简析医疗器械注册核查中存在的缺陷
发布日期:2017-7-31 点击数:779新闻来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来源: 本文刊登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2017年第9期

作者:李竹 李双 姜帆 杨华 

单位:辽宁省药品认证中心 (沈阳 110036)               

内容提要:对辽宁省内2016 年40 余家医疗器械企业注册核查过程发现的缺陷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缺陷项目的分类统计,以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及相应的指导原则为依据,分析医疗器械注册核查中存在的问题,统一检查尺度。通过对医疗器械注册核查现场检查结果的汇总分析,为提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运行能力,提高检查员现场检查能力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医疗器械 注册核查 缺陷项 分析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明确了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内容为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范围是境内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依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相关附录及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开展与医疗器械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在核查过程中,同时要对企业注册检验样品和临床试验用样品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2015 年6 月,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辽宁省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工作规则(暂行)的通知》(辽食药监办器[2015]120 号),要求自2015 年8 月1 日起,我省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工作由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辽宁省药品认证中心开展[2]。


1.现场检查发现的缺陷项目数据统计


       于2016 年随机选取省内40 余家医疗器械企业,汇总注册核查情况,对缺陷项目进行归类。检查发现关键项19项,一般项130 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11 部分,本缺陷集中在机构和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文件管理,设计开发,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这几部分。其中文件管理缺陷最为突出,有19 项(关键项5 项,一般14 项),占比13%。生产管理占比7%,质量控制占比8%。其余部分的缺陷比较平均。


2.缺陷项目的具体表现与分析


       以缺陷比较集中的条款为代表举例,汇总分析如下:

2.1 机构和人员

       缺陷描述:①质量手册人力资源程序规定技术质量部和生产部经理应该掌握GB/T9001,YY/T0287 标准,未能提供相关培训证明文件。②质量负责人对法规不熟悉。③未对生产技术部、质量部负责人进行考核评价。④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没有建立考核评价记录。

       缺陷分析:企业应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高低、复杂程度、规模大小,设置相应的部门,确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明确质量责任和权限,并在质量手册中体现。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应能有效指导工作。检查员现场可通过查看考核评价记录,现场询问等方式,关注各部门负责人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处理的能力,评估是否满足任职要求和能力。

2.2 厂房与设施

       缺陷描述:①企业库房无不合格品区、待验区、销售退回及召回区域的划分及隔离。②仓储区未按规定进行分区管理,也未见相关环境监测设施,如温湿度计等。③仓储区无退货区域,不合格品区域未对成品、原料进行区别。④仓储未进行分区管理。

       缺陷分析:物料和产品的储存和管理是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应根据物料和产品的特点和用途设置仓储区域,划分出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等区域。检查员现场检查仓储区应关注安全、质量、分类、检验、台账、环境等各方面要素。

2.3 设备

       缺陷描述:①现场无漏电流检测设备。②企业未制定其检验仪器的操作规程。③《工艺用水生产使用管理制度》规定每周依据药典进行纯化水的全项检测,但未见到蒸发皿、薄膜滤过器等所需试验用器具,询问检验记录人员实际如何操作,未能回答。

       缺陷分析:企业应配备与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仪器、设备和人员,并制定操作规程。检查员现场应对照企业规定控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核实企业是否具备满足检验要求的相关检测设备。

2.4 文件管理

       缺陷描述:①未对电子文件的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等环节进行规定和控制。②现场见新增文件《设备安装和服务操作规程某型治疗仪》无文件编码,未按文件控制程序管理。③文件控制程序规定,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检查中发现程序文件批准人为总经理。④现场检查时空调间、制水间未见岗位操作规程,文件未分发至岗位。

       缺陷分析: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文件。检查员现场可查看适用版本的文件,起草人、审核人、签发人资格是否符合文件规定,是否对发放的文件进行了相应培训,文件应发放到所需要的部门,并建立发放记录。文件更新或修改时应当按规定进行评审和批准,更改和修订状态能够识别。

2.5 设计开发

       缺陷描述:①缺少转换活动的相关文件。②未列出生产所需的设备。③设计转换活动记录不完整,如,在某产品的转换活动报告中,可见某一规格型号的相关验证记录,其他规格型号记录未见。

       缺陷分析:设计转换活动是指企业为保证能持续生产满足注册产品质量要求产品进行的工艺技术的转换。设计转换是从研制样品到产品批量生产最重要的工作。检查员现场关注产品设计转换活动相关文件和记录,与产品实现相关的具体过程或程序。

2.6 采购

       缺陷描述:①企业未与其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②企业未制定原材料检验的具体质量标准。③未能提供主要原材料检验报告。④供应商档案或采购记录中缺少采购合同和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

       缺陷分析: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并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任,并向供应商索取产品检验报告,规定对原材料入厂检验要求。

2.7 生产管理

       缺陷描述:①批生产记录缺少质检员签字、未记录操作人。②生产记录中无原材料批号、主要设备、工艺参数等信息。③批生产记录未将半成品检验合格记录纳入批生产记录管理,批包装记录未记录使用设备、生产数量、包装型号规格、内包装、小盒包装等信息。

       缺陷分析:企业批记录应简单、清楚,直接反映生产工序的操作情况,完整的生产记录是对生产过程的追溯。应针对不同产品制定不同生产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原材料批号、生产批号或产品编号、生产日期、数量、主要设备、工艺参数、操作人员等内容。现场关注产品批号管理制度,批号的组成和表示方式,抽取送检产品的批生产记录来检查,对规范要求的项目进行核对。

2.8 质量控制

       缺陷描述:①箱式电阻炉的温度控制仪没有经过校准。②检查中发现保护接地阻抗测试仪,电介质强度测试仪检定未在有效期内。③有文件要求计量器具管理规程,但气相色谱仪未检定。

       缺陷分析:企业应建立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检验仪器设备具有准确性、精密性,关注使用和保管。检查员现场应查看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当检验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查看企业是否对以往检测的结果进行评价,并保存相关记录。查看检验仪器和设备是否按规定实施了校准或检定,是否进行了标识。


3.小结


       通过对2016 年本省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发现的常见缺陷的分析可以看到:通过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大部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特别是企业硬件设施的条件保证有了很大提高,使整个企业的管理由过去的“经验式”转化为“系统科学化”的管理,由“人治”转化为“法治”。但仍有部分企业对实施新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因此,企业必须继续加强全员参与意识,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保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持续并不断提高。检查工作中也应关注各个环节,提高检查过程中对企业和其注册产品的全面把握程度,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管理类别,按照风险分析的理论综合评判,真正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客观描述,让企业通过注册核查和整改缺陷,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有进一步提高[3,4]。


参考文献

  略


内容提要:对辽宁省内2016 年40 余家医疗器械企业注册核查过程发现的缺陷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缺陷项目的分类统计,以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及相应的指导原则为依据,分析医疗器械注册核查中存在的问题,统一检查尺度。通过对医疗器械注册核查现场检查结果的汇总分析,为提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运行能力,提高检查员现场检查能力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医疗器械 注册核查 缺陷项 分析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明确了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内容为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范围是境内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依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相关附录及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开展与医疗器械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在核查过程中,同时要对企业注册检验样品和临床试验用样品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2015 年6 月,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辽宁省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工作规则(暂行)的通知》(辽食药监办器[2015]120 号),要求自2015 年8 月1 日起,我省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工作由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辽宁省药品认证中心开展[2]。


1.现场检查发现的缺陷项目数据统计


       于2016 年随机选取省内40 余家医疗器械企业,汇总注册核查情况,对缺陷项目进行归类。检查发现关键项19项,一般项130 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11 部分,本缺陷集中在机构和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文件管理,设计开发,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这几部分。其中文件管理缺陷最为突出,有19 项(关键项5 项,一般14 项),占比13%。生产管理占比7%,质量控制占比8%。其余部分的缺陷比较平均。


2.缺陷项目的具体表现与分析


       以缺陷比较集中的条款为代表举例,汇总分析如下:

2.1 机构和人员

       缺陷描述:①质量手册人力资源程序规定技术质量部和生产部经理应该掌握GB/T9001,YY/T0287 标准,未能提供相关培训证明文件。②质量负责人对法规不熟悉。③未对生产技术部、质量部负责人进行考核评价。④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没有建立考核评价记录。

       缺陷分析:企业应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高低、复杂程度、规模大小,设置相应的部门,确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明确质量责任和权限,并在质量手册中体现。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应能有效指导工作。检查员现场可通过查看考核评价记录,现场询问等方式,关注各部门负责人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处理的能力,评估是否满足任职要求和能力。

2.2 厂房与设施

       缺陷描述:①企业库房无不合格品区、待验区、销售退回及召回区域的划分及隔离。②仓储区未按规定进行分区管理,也未见相关环境监测设施,如温湿度计等。③仓储区无退货区域,不合格品区域未对成品、原料进行区别。④仓储未进行分区管理。

       缺陷分析:物料和产品的储存和管理是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应根据物料和产品的特点和用途设置仓储区域,划分出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等区域。检查员现场检查仓储区应关注安全、质量、分类、检验、台账、环境等各方面要素。

2.3 设备

       缺陷描述:①现场无漏电流检测设备。②企业未制定其检验仪器的操作规程。③《工艺用水生产使用管理制度》规定每周依据药典进行纯化水的全项检测,但未见到蒸发皿、薄膜滤过器等所需试验用器具,询问检验记录人员实际如何操作,未能回答。

       缺陷分析:企业应配备与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仪器、设备和人员,并制定操作规程。检查员现场应对照企业规定控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核实企业是否具备满足检验要求的相关检测设备。

2.4 文件管理

       缺陷描述:①未对电子文件的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等环节进行规定和控制。②现场见新增文件《设备安装和服务操作规程某型治疗仪》无文件编码,未按文件控制程序管理。③文件控制程序规定,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检查中发现程序文件批准人为总经理。④现场检查时空调间、制水间未见岗位操作规程,文件未分发至岗位。

       缺陷分析: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文件。检查员现场可查看适用版本的文件,起草人、审核人、签发人资格是否符合文件规定,是否对发放的文件进行了相应培训,文件应发放到所需要的部门,并建立发放记录。文件更新或修改时应当按规定进行评审和批准,更改和修订状态能够识别。

2.5 设计开发

       缺陷描述:①缺少转换活动的相关文件。②未列出生产所需的设备。③设计转换活动记录不完整,如,在某产品的转换活动报告中,可见某一规格型号的相关验证记录,其他规格型号记录未见。

       缺陷分析:设计转换活动是指企业为保证能持续生产满足注册产品质量要求产品进行的工艺技术的转换。设计转换是从研制样品到产品批量生产最重要的工作。检查员现场关注产品设计转换活动相关文件和记录,与产品实现相关的具体过程或程序。

2.6 采购

       缺陷描述:①企业未与其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②企业未制定原材料检验的具体质量标准。③未能提供主要原材料检验报告。④供应商档案或采购记录中缺少采购合同和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

       缺陷分析: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并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任,并向供应商索取产品检验报告,规定对原材料入厂检验要求。

2.7 生产管理

       缺陷描述:①批生产记录缺少质检员签字、未记录操作人。②生产记录中无原材料批号、主要设备、工艺参数等信息。③批生产记录未将半成品检验合格记录纳入批生产记录管理,批包装记录未记录使用设备、生产数量、包装型号规格、内包装、小盒包装等信息。

       缺陷分析:企业批记录应简单、清楚,直接反映生产工序的操作情况,完整的生产记录是对生产过程的追溯。应针对不同产品制定不同生产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原材料批号、生产批号或产品编号、生产日期、数量、主要设备、工艺参数、操作人员等内容。现场关注产品批号管理制度,批号的组成和表示方式,抽取送检产品的批生产记录来检查,对规范要求的项目进行核对。

2.8 质量控制

       缺陷描述:①箱式电阻炉的温度控制仪没有经过校准。②检查中发现保护接地阻抗测试仪,电介质强度测试仪检定未在有效期内。③有文件要求计量器具管理规程,但气相色谱仪未检定。

       缺陷分析:企业应建立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检验仪器设备具有准确性、精密性,关注使用和保管。检查员现场应查看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当检验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查看企业是否对以往检测的结果进行评价,并保存相关记录。查看检验仪器和设备是否按规定实施了校准或检定,是否进行了标识。


3.小结


       通过对2016 年本省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发现的常见缺陷的分析可以看到:通过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大部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特别是企业硬件设施的条件保证有了很大提高,使整个企业的管理由过去的“经验式”转化为“系统科学化”的管理,由“人治”转化为“法治”。但仍有部分企业对实施新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因此,企业必须继续加强全员参与意识,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保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持续并不断提高。检查工作中也应关注各个环节,提高检查过程中对企业和其注册产品的全面把握程度,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管理类别,按照风险分析的理论综合评判,真正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客观描述,让企业通过注册核查和整改缺陷,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有进一步提高[3,4]。



上一条:图解政策: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    下一条:十部门联合发文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 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注册|忘记密码|航空信息|火车信息|气象信息|旅游信息
  版权所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高分子制品分会  WWW.CNCAMDA.ORG
电话:010-68330336  邮政编码:10003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815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和复制本站的任何信息  目前您是第4169265位     技术支持:温州百度